《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评价说,希特勒的思想是一种不成熟的达尔文主义。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希特勒的观点正是优生学的观点——只允许纯血统的健康人进行生育属于积极优生学(增加优质人口选择性繁育);对“劣等民族”实行种族灭绝属于消极优生学(对劣质人口开展选择性绝育)。而希特勒那个时代的优生学,恰恰建立在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歪曲、误解之上。只可惜,这种观点流毒至今,即使不大张旗鼓,很多人内心还是会觉得,人类社会也须遵循弱肉强食之法则,强者方可生存,弱者就该灭亡。 《基因传》这本书以人类如何一步步探索并了解基因这一基本遗传单位为主线,描绘出了遗传学发展的绚丽宏图。同时,书中也详细阐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真正含义,并对优生学理论进行了批驳。二次世界大战已然远去,伤疤也在渐渐愈合,但如果我们真心希望避免悲剧重演,就必须对人类进化有正确认识。 一、优生学 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他的表弟高尔顿则创立了优生学。高尔顿在拜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大为折服,“俱怀逸兴壮思飞”,灵感犹如腹泻般飞流直下:既然自然界可以通过生存和选择来促使动物进化,那么通过人工干预岂不是也可以加速人类进步!只要通过“非自然选择”手段选择出最强壮、最聪明以及“最适合”的人类,然后让他们繁殖后代,那么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赶上自然界亿万年的脚步。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高尔顿开始重新整理名人家谱,他分析了生活在1453年至1853年间的605位名人,然后发现其中有102位具有亲属关系:这意味着每六位成功人士中就有一位与其他人存在亲属关系。高尔顿预计,如果某位成功人士喜得贵子,那么这个孩子日后崭露头角的概率为1/12。相比之下,这个概率在随机选择的普通人中是1/3 000。成功人士的后代“为了保持优势已经提前布局”,因此他们成功的概率明显增高。 基于此,高尔顿提出,社会要选择性繁育身体强壮、头脑聪慧的后代,所以应该记录那些卓越家族中的优秀性状,并且将它们整理成为人类血统档案。高尔顿将其称为“宝典”,而只有从这部“宝典”中挑选出的男女才能繁育出最优秀的后代。简单说来,就是用繁育赛马或纯种狗的方式去繁育人类。 优生学观点一出,立刻广受拥护,因为当时很多欧美精英都担心,反抗殖民统治的本地人民和日渐兴起的工人阶级会把他们的基因广泛传播,从而带来“人种退化”。只是,这些精英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思想倾向将会带来多么恐怖黑暗的未来。 说来可笑,率先把优生学付诸实践、首倡对“劣质人类”进行绝育的,并非德国纳粹,而是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1912年,美国已经在各地建立起了隔离中心,用来放置那些不宜繁育后代的人。还成立了某些委员会来评估准备进行绝育的人群,其中包括癫痫患者、罪犯、聋哑人、低能者、眼疾患者、骨骼畸形者、侏儒、精神分裂症患者、躁郁症患者以及精神失常者。有8个州的联邦政府通过立法或授权相关组织来对这些人进行强制绝育。外科医生都积极投身这项运动,完成了成千上万例绝育手术。可是实际上,委员会的评判更像一出出草率的闹剧,一个人可能仅仅因为不识字或说话迟缓或孤僻不合群就被认定为痴愚,强行被推上绝育的手术台。 优生学的观点看似头头是道,其实是对达尔文主义的误读,是人们对遗传学认识不充分的产物。 二、进化论 大家一定都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耳熟能详。其实,达尔文虽然首创进化论,但起初这项理论多有纰漏,是经过后世多位学者增补、完善的。进化论往往被简单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详细解释的话,其主要内容是:在某一类数目庞大的生物种群中,必然有些个体会发生基因突变,并且把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比如饥荒、严寒),某些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异体将会生存下来,繁衍更多后代,从而推动物种进化。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形成物种进化的要素有: 第一,基因突变。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与父母类型特征不同的后代,也就是所谓的变异,比如红眼果蝇中会生出白眼果蝇、短喙雀会生出蜡嘴雀、正常羚羊会生出长颈羚羊等等。这种变异完全是随机的、突发的、毫无征兆的,就像达尔文所说,物种进化并非源于大自然的使命感,而是源于大自然的幽默感。 第二,遗传。这种变异只有能够遗传给后代才有意义。当变异体因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后,它必须能够产生具有类似变异的后代,从而把这一性状传递下去,渐渐地就会形成全新物种。 第三,自然选择。在数目庞大的生物种群中,必定会产生一定量的变异体,这些变异各式各样、千奇百怪。当自然环境一如往常时,各种变异体与正常体并行不悖,和谐共存,一旦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资源稀缺时,或许会有某一种变异体恰好适应变化后的自然环境,从而在生存竞争中胜出。这大概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点了,很多人都认为,适应了自然环境的物种就是“优越”的物种,实际上并非如此。试问,温度变低与温度变高,哪个更优越?如果我们不认为温度升降有高低之别,那么我们也不应当认为适应高温的动物比适应低温的动物更优越——变异本身没有优越性可言,每种变异只是多少去适应某种特定的环境而已。 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说早期优生学是歪理——它把重点放在了“优越性”上,为此要消灭一切缺陷基因,只保留最纯净最优越的基因。但进化论的重点其实是“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变化难以预测,因此只有在种群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异体,才可能有其中某一种变异体歪打误撞、恰恰适合变化后的环境而生存下来。如果按照优生学的做法,只允许世俗意义上的强者繁衍后代,人类的基因库将变得单调而脆弱,来一场大瘟疫或者大旱灾,人类说不定会全部灭绝。 无论何时,“人”都应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并非因为有用才珍贵,“生而为人”本身即是珍贵。无论生活境遇如何、生存方式如何,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独一无二来为人类进化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