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与油画作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欣赏解析
两名身材丰满的裸女被褐色头发、体格强壮的男子所劫持,他们的座骑前肢直立,鼻孔喷张。鲁本斯(Rubens)在油画《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中所展现的是少女被劫持和施暴的场景,且更出色地更新了与此主题相近的《劫掳萨宾妇女》。油画:劫夺吕西普的女儿,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
像《劫掳萨宾妇女》一样,毫无防备的女子被一帮想女人想得发疯的单身男人,从她们的家园以及未婚夫身边劫走。画面的构成也从古代神话中获得灵感:卡斯托耳(Castor)和波流斯(Pollux)两兄弟受到梅西纳·勒西普斯(Messine Leucippe)国王的女儿福柏和依拉伊尔(Phoebe etHila'ire)的鄙视,兄弟俩有一天突然出现,将两位美女劫走。卡斯托耳和波流斯是神话中同母异父的兄弟。
《劫夺吕西普的女儿》这幅油画鲁本斯表现了女子被劫持的生动画面。劫夺事件发生在两位年轻姑娘同表兄成亲的宴会上。史书上详述新郎的反抗和与劫持者的格斗。争斗中,卡斯托耳被刺死,他的父亲宙斯最后把他救活。可是鲁本斯并没有采用这段情节,他只是着墨在男子的粗暴与女子被脱光衣衫时的挣扎。鲁本斯露骨地表现出男女肉体的接触:卡斯托耳的手伸入一名女子的大腿下方,波流斯的手指则抓住另一名女子的腋下,他的一条腿垫在女子上半身的下面。画家鲁本斯对女子躯体的扭曲,以及被男人碰触后肢体所发出的轻微颤动十分关注,并且画出金黄鬃毛的马匹向上腾起的雄姿,一名女子的乳房贴着鼓起的肚皮,以及女子脸颊和唇边泛出的血迹。漂亮的依拉伊尔因过度惊吓而张着嘴,眼珠翻白看着天,一只手无力的搭在卡斯托耳的手臂上,任凭摆布。
鲁本斯油画作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画面上猛烈的动作,透过斜线式的构图呈现出来。卡斯托耳和波流斯的头部,以及女子的头部,构成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第一条对角线,而马头到髫甲部位的线条,使这条对角线显得更加突出。另一条对角线与第一条恰好相反,它将两名女子的躯体隔开,而福柏举起的手和马的前腿,则使这条对角线得以延伸。在画的细节部分中,斜线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全部动作在画面上没有出现任何稳定的方向和停顿姿态;人体曲起或弯着,手臂朝着各个方向伸展,头发、马鬃和衣衫飘扬。纵横的线条在画面中全然不存在。
反观画面的背景则完全不同。画家鲁本斯以粗略的手法勾勒出景色,使得天上浓密的横渡云彩、原野的起伏几乎难以察觉出来,画的右边前景中,有几棵野草植物,也如静物般毫无动静。鲁本斯在此采用对照手法:宁静的环境;更加衬托出画上人物的激烈动作。
除了线条与动静的对照手法产生明显的效果外,画家鲁本斯在画中还以其他方面的对照来表达面的意境:女子苍白的肉色与男子棕褐肤色相对照,女子光滑的肌肤与男子盔甲的光泽对照。前景中玫瑰色、银色、火红色和深赭石色,构成了色彩浓艳的画面。背景勾描简略,呈蓝色和绿色。
这些对照手法、处理古典绘画中深入表现题材的独到新颖之处,以及运动、斜线的重要性,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风格
巴洛克画家在表现人体强烈肉欲方面,促成巴洛克风格的形成,也为人体描绘灌入新的灵感。“鲁本斯,遗忘之河,懒散的庭院,鲜嫩的肉枕,在那里人们无所爱,但生命仍不停骚动,犹如空中的风,海中的潮。”波德莱尔(Baudelaire)在1861年写的《灯塔》一诗中这样写道。
对肉体,尤其对女人肉体的表现,是鲁本斯画作的主要特色之一,更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在鲁本斯的作品中,裸体人物众多,都有准确的典型身材。男人体型细,肌肉发达,脸色红润,肌肤粗糙,头发棕褐色或红棕色。女人正好相反:金发往往披散着,皮肤苍白,肉体总是柔软而多曲线。在女人身上看不到任何关节、踝骨、肩头等臃肿厚实的部分,连肚皮也有许多皱褶、曲线。她们的姿态是淫荡的,以温柔、软弱、富有肉感的身体紧缠着男人,呻吟、眼睛望天,以各种姿势扭动身躯,触摸男人的肌肤,自己也让男人抚摸。女人的躯体便是鲁本斯作品的成功之处,他画中的女人躯体可说是欲念发泄的对象,以供观众欣赏。
“从童年到晚年,鲁本斯心中似乎有某种不死的追求:一种坚定的理念使他能持久想象对女人的爱。在两次婚姻中鲁本斯不断追求理想,正如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所体现的那样。”画家及批评家尤金?弗罗芒坦(eugene fromentin)在一部评论浪漫派的重要作品《昔日的大师们》中,谈到鲁本斯所画的女人时这么说。
鲁本斯与妻子女人
伊莎贝尔·布兰特是鲁本斯的第一任妻子。
鲁本斯在公元1609年10月8日娶了她,当年鲁本斯32岁,伊莎贝尔18岁。他们的婚姻合情合理:伊莎贝尔属于安特卫普上层社会,她是鲁本斯的兄弟菲利浦(Philippe)之妻的侄女,由于家庭的关系,使她和鲁本斯结合。在许多肖像画中,我们可看到她与鲁本斯在一起的画像。她的眼睛很大,鼻子细巧,容貌十分可爱,然而却不幸于1626年的一场流行瘟疫中去世。鲁本斯曾回忆道:“我失去了一位极好的伴侣……她没有女性的任何缺陷……”
海伦·福尔曼特(HeleneFourment)是鲁本斯的第二任妻子,也是真正使鲁本斯动情的女人。
在伊莎贝尔去世后四年,他们举行了婚礼。鲁本斯当时已53岁,五年后便离开人世。海伦成为当地最富有的寡妇。鲁本斯在二度结婚前已名扬四海,足可娶一位贵族女子为妻,但他却公开承认道:“我酷爱自由,以至不可能舍弃她而娶一位老妇人。”鲁本斯有好几幅画便是以海伦为模特儿画的。
鲁本斯一生迷恋女人,但只与妻子充分享受情欲。
鲁本斯是一位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对女体之渴望感的画家,但却是一位忠于妻子的丈夫,这点可从鲁本斯婚前及伊莎贝尔去世后,并无任何外遇中得到证实。而且据说,鲁本斯的画室里再也没有女裸体模特儿,他所画的裸女纯粹是自己凭空想象的。但是,伊莎贝尔的妹妹苏珊娜确实曾让他心动过。鲁本斯共为她画了七幅肖像,比他为第二任妻子所画的肖像还多。由于画家鲁本斯生长在一个虔诚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通奸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触犯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因此,鲁本斯的情欲只能在画中宣泄,进而造就出一幅幅壮观动人的伟大画作。
另外的:鲁本斯油画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欣赏解析
这幅画反映的是过去的“抢婚”风俗,题材取自于希腊神话:一对年青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去抢夺西帕斯国王的两个女儿。不可否认,画中的两位女性是过于丰满了些,脸部也不够美,这些“缺陷”在“罗可可艺术”阶段就得到了很好的纠正。
鲁本斯与油画作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欣赏解析
鲁本斯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此画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传说的抢婚场面。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把留希波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画中表现的是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
这 里表现的既是暴力,又是充满喜悦的游戏,而画家所关心的是人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注意的是人仰马翻的猛烈的纠缠场面。强烈的动势色彩、多种曲线的运动 节律与裸体的质感,造成一种狂热的交响、爱情与暴力,色彩的饱满与热烈,是鲁本斯特有的画风。戏剧性的暴力气氛,加上富有装饰性的构思,产生了强烈的美感 力量。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众神之王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儿子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趁着蒙蒙晨曦,正准备将迈锡尼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孪生女儿抢劫走的瞬间。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这幅画,画面气氛非常紧张,很有人仰马翻、天翻地覆之势,又好似处在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台风中心,混乱而具有动感。
两 匹骏马虎虎生威,红色的那匹马前腿回勾,蓄势待发;棕色的那匹马则双蹄悬空,仰天长啸,把气氛衬托得相当紧张、刺激而又不失热气腾腾。骑在马上,穿着黑色 发亮盔甲的一个男子正伸出他那健壮的臂膀把留西帕斯的一个女儿往马背上面抱,女子丰满而赤裸的身体悬在了半空之中,并且可以看出她伸出左手努力挣扎着,显 得很无力而又很无助。袒露着棕红色胸膛那个兄弟正抢夺着地上的女儿。
那个女儿正用右手向后想抓什么东西。显然这 两姐妹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暴行”弄得一点都不知所措,惊恐而又慌乱。最富戏剧色彩的是那个躲在马后面,目睹着这一切的小爱神,他天真地看着这一切,平静而 又坦然。他的出现其实就能暗示出这次“抢亲”是受了神的指示,是一种在暴力下的戏剧。实际上在希腊神话中这对兄弟是两个英雄,而不是掠夺妇女的强盗,而这 两姐妹也不是暴力下的牺牲品,他们只是在神灵的引导下成就姻缘。
画面的构图非常有动感,画家仿佛把这个场面处于 一个急速旋转的漩涡中。男人、女人、马匹交织一起,好像是被旋风自左向右旋转着似的,飘扬的红色斗篷、拉地的浅红色的薄纱、高抬的马蹄以及长啸的马头,都 处在旋风的惯性中,而两姐妹伸出的双手更衬托出了这种向上的力量。画中的人物描绘的非常健壮、结实,造型上有一种雕刻的立体感,非常有厚度。正如鲁本斯本 人说:“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必须应该先要达到完美的程度,其次就是必须熟悉古代的
雕塑艺术,最后还要在内心深处对它们有相当充分的理解。”鲁本斯在对这两位古希腊英雄的健壮身躯与威猛神韵等方面的细致刻画,恰好体现出了鲁本斯本人所说的话。
从 色彩上来看,以热烈的暖色调为主要色调。深红色的斗篷、枣红色的骏马、棕红色的胸膛,充分显示着生命的活力,给人运动与力量感。雪白的肌肤、金黄色的头发 与热烈的红色又形成了鲜明对比,把画面烘托得热烈、紧张,洋溢着喜庆的画面气氛。加上蓝色的天空、乌云、黑色的大地等众多色彩上面的运用,使整个画面色彩丰富,饱满,精致富有层次。
这 幅画不论是从强健有力的人物造型,还是从极有动感的形式以及鲜明、饱满的色彩上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巴洛克艺术的风格。他在意大利绘画的基础上,发挥他的想象 和创作才能,在色彩运用与画面动感以及夸张的形体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艺术成果,他对佛兰德斯与欧洲其它国家的许多画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鲁本斯的艺术是通过以华美而取胜,而色彩恰巧是鲁本斯最有力的造型语言,所以说鲁本斯善于通过自己的超人能力描绘丰富而又和谐的华丽色彩世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