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被称为红颜祸水的超级美女——夏姬
中国古代的顶级美女有多美?
虽然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没有图像资料能够保存下来,但我们仍然能通过一些史料,来衡量出她们的美貌程度。
夏姬,中国古代的超级美女,美到让人不可置信的程度。
1
春秋时期,郑穆公生了一个女儿,史料中记载,名为夏姬。
夏姬稍长大一些,其美貌就已经远近闻名,再加上又是国君的女儿,地位尊贵,引得各国的王公贵族纷纷前去求婚。
夏姬十二三岁的时候,她同父异母的兄长公子蛮没能耐得住诱惑,与夏姬私通,结果不到两年就被郑穆公给发现了,可把郑穆公给气坏了。
郑穆公一看连儿子都和女儿搞到一块去了,这哪能还把女儿留在家里?
恰巧此时候陈国的大夫孔宁和泄冶来到郑国,为陈宣公的孙子夏御叔提亲。
郑穆公一看正好,赶紧把夏姬许给了夏御叔,夏姬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15岁那年,夏姬与夏御叔成婚,嫁到了陈国。就在她出嫁前夕,公子蛮病死了,可能是因为心爱的人出嫁了,伤心过度,忧郁致死。
这是因为她死的第一个男人。
2
16岁那年,夏姬给夏御叔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夏徵舒。就这样,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过了十二年。
夏姬28岁时,夏御叔死了。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还是夏姬这么美的寡妇。
夏御叔死后,陈国的大夫孔宁和仪行父开始频繁的往夏姬家跑,又教夏徵舒读书,又陪夏徵舒射箭的,很快,就讨得夏姬的欢心,成为了入幕之宾。
按理来说这种事又不是什么好事,好歹低调一些。可这俩人偏不,不但不藏着掖着,还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到上朝的时候还不忘互相炫耀:
你看我拿到了夏姬的内衣,你嫉妒不?
我不嫉妒,你看,我也有。
但感情是不能均分的,这时间一长,俩人就比较出高下来了。仪行父一表人才,丰神俊朗,夏姬很快便更倾心于他,逐渐冷落了孔宁。
这让孔宁心里很是妒忌,醋意大发之下,居然把夏姬推荐给了陈灵公。
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
作为陈国的国君,陈灵公早就知道有夏姬这么个美女,但陈灵公却不相信夏姬的容貌真有传言中那样美,总觉得是言过其实,所以孔宁向陈灵公推荐了夏姬之后,陈灵公却说:
“寡人亦久闻其名,但她已年近四旬,恐怕是三月桃花,未免改色罢。”
孔宁劝陈灵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夏姬驻颜有术,此时还像二八少女一般,你先见一面再说。”
陈灵公被孔宁说得心痒难耐,就去见了一面夏姬。
这一面,就让陈灵公神魂颠倒,拜倒在了夏姬的石榴裙下。自己说过的三月桃花之类的话,全给扔到天外去了。
真是啪啪打脸。
论辈分,夏御叔还是陈灵公的亲叔叔呢。可在夏姬的美貌面前,陈灵公还哪有心思管叔叔不叔叔的,不但如此,甚至还毫不顾忌的和孔宁、仪行父两人一起公开讨论夏姬之事。
史称“公卿宣淫”。
这下好了,内衣比拼大会从两个人发展到三个人了。
3
在《诗经·陈风》中有一首诗歌叫做“株林”(株林是夏御叔的封地,夏姬住的地方),就是陈国百姓用来专门讽刺陈国君臣的,笔墨极其犀利。
这首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那些人为什么去株林?去找夏南,不是去株林,是去找夏南!还一起驾着马车在株林踏青谈笑吃早餐!
这里的夏南,指的是夏徵舒,而马和驹分别代指陈灵公和大臣们。因为在古代,高六尺以上才可以称为“马”,是诸侯国君才有资格骑的,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作“驹”,是士大夫骑的,指的就是孔宁和仪行父。
一个国君,两个大臣,天天往株林去,难道真的是去找夏徵舒玩吗?
他们去是为了什么,答案显而易见。
这就是诗经,即隐晦又直白。
见到这种荒唐的事情,当初和孔宁一起去提亲的大臣泄冶坐不住了,站出来劝阻灵公:
“君臣共宣淫乱之事,已经失去了国君的威仪,难以再教化民众了,这样下去,陈国就要灭亡了!”
陈灵公听了很不高兴,嘴上答应着下次不会了,退朝后却在孔宁、仪行父面前骂泄冶多管闲事,孔宁和仪行父为了迎合国君,就把泄冶给杀了。
陈灵公对此也没说什么,有了泄冶作为前车之鉴,此后,更是再没人敢去劝谏陈灵公了。
4
时光飞逝,很快,夏徵舒就长大了。子承母相,夏徵舒的长相那自然是没得说,又从小习武,多力善射,很得陈灵公的喜欢(估计也是爱屋及乌)。
灵公看夏徵舒勇武过人,就将他封为司马,继承他父亲夏御叔的衣钵,执掌陈国的兵权。
不得不说,灵公心是真大,一国的兵权,就这么给了出去。
祸根也就由此埋下了。
夏徵舒得了官职,心里很高兴。这孩子也懂事,知道人情需要维系,于是就设宴答谢陈灵公,还把孔宁和仪行父都叫上了。
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不能喝酒,一喝酒,就会说胡话,办糊涂事的人?
不幸的是,陈灵公,就是这么一个人。
在宴席上喝多了之后,陈灵公嘴上就没了把门的,开始胡乱说话,还一直拿夏徵舒开玩笑。
灵公指着夏徵舒对仪行父说:“这孩子像你。”
仪行父答道:“哪里哪里,像主公你啊。”
就这种没底线的侮辱人的玩笑,有几个人能受得了?更何况还是血气方刚的夏徵舒?
夏徵舒把府门一关,埋伏下了一批弓弩手,灵公喝完酒出来,酒还没醒呢,人就先长眠了。
夏徵舒当胸一箭,射死了陈灵公,这下也没回头路可走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立为陈候,当了国君。
陈灵公死了,孔宁和仪行父却侥幸逃脱,连家也不敢回,直接跑到了楚国,求楚庄王出兵,惩治弑君的夏徵舒。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此刻正是狂得没边的时候,听说家门口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二话不说,就发兵讨伐陈国。
陈国是小国,也没多少兵马,陈国的大臣们不敢对抗楚国,夏徵舒又威望不足,很快楚军就杀到了株林,抓住夏徵舒,用“车裂”之刑杀了夏徵舒。
夏姬则被楚军带走,进献给了楚王。
5
此时的夏姬,已经快40岁了。
就这么一个在那个时代绝对称得上老的女人,楚庄王见到她第一眼,就被她迷住了。
美色当前,让楚庄王忘了自己刚杀了人家儿子,当场就要纳夏姬入后宫。
当时楚国的重臣申公巫臣也在场,见状连忙阻止楚庄王,说如果纳了夏姬,之前攻打陈国就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会以为你是贪图美色才去讨伐叛逆的,这样会失去名望和民心。
楚庄王不愧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江山和美色面前还是分得出轻重的,想了想自己的事业之后就忍痛割爱,放弃了纳夏姬入宫的打算。
看到楚王不要了,这时又有一个人跳出来求娶夏姬——楚庄王的弟弟,大司马子反。
哥哥不要是担心自己的威望,我又不做王,还是我来吧。
这下申公巫臣急了,连口德也不顾了,直接抹黑夏姬,说她“不详”,这么多人因她而死,可见碰她的男人都没啥好下场。
人生在世不容易,你为了她死,值得么?天下美女多的是,何必娶这么一个不祥之人呢?
子反听没听进去我不知道,反正楚庄王是信了。
弟弟,你可不能影响王室气运啊。
庄王不让,子反只能遵命。于是夏姬就被楚庄王赐给了楚国的连尹(官名)襄老。
也不知道这人哪里得罪了楚王。
6
襄老也是命不够硬,刚娶了夏姬一年,就在楚国与晋国的交战中不幸阵亡了,连尸首都被晋国给扣下。
襄老的儿子黑要,得知父亲的消息后,第一件事不是想着怎么把父亲的尸首接回家,而是直接冲到了后院,强娶了夏姬。
由此可见夏姬的魅力,实在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还没完,那个一年前义正严辞阻止楚王娶夏姬的申公巫臣也给夏姬写了一封信:“归,吾聘女。”
我会让你回老家(郑国),然后娶你。
真是下的好大一盘棋,申公巫臣阻止楚王和子反娶夏姬,为的就是自己能有机会抱得美人归。
布局如此长远,不愧为楚国名士。
夏姬同意了,人嘛,总是要落叶归根的。
于是申公巫臣向楚王建议,郑国与晋国关系很好,还是夏姬的老家,可以让夏姬以给亡夫下葬为名,把连尹襄老的尸体要回来。为保证计划成功施行,还请了郑襄公当中间人。
一番谈判过后,三国达成了协议:
晋国归还连尹襄老的尸体,但因为路途遥远,由夏姬在郑国下葬,同时,楚国也要归还俘虏的晋国士兵。
就这样,夏姬离开了楚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8年后,申公巫臣终于等到了离开楚国的机会。楚王派申公巫臣出使齐国,路过郑国时,申公巫臣连正事都不办了,直接去夏姬那里求婚,并如愿以尝的娶夏姬为妻。
至于出使?申公巫臣表示,我连在楚国的宗族和地位都不要了,还去出什么使?
申公巫臣写了一封辞呈,让副使带回了楚国。他则带着夏姬离开了郑国,去晋国做官(名士的眼光还是有的,郑国国力不强,护不住他们,只有晋国可以)。
听说申公巫臣叛逃到晋国后,楚国最愤怒的,就是子反了(此时庄王已经去世)。
好家伙,原来你十年前不让我娶夏姬,还用那些“不详”来吓唬我,就是为了你自己找机会娶啊。
子反感觉自己的智商被申公巫臣按在地上摩擦,一怒之下为了泄愤,屠光了申公巫臣的全族。
听说自己全族被杀的申公巫臣也愤怒不已,不就是一个女人嘛,大家各凭本事,你怎么输了还急眼,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当时南方的吴国已经日渐强大,为了报仇,申公巫臣出使吴国,促成了晋吴联盟,两国合力攻楚。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详了,楚国被攻破国都,子反被杀,伍子胥掘了楚王的坟来了次鞭尸。
击败了楚国的吴国后来又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给灭了,那就是后话了。
7
在后面的日子里,夏姬一直和申公巫臣双宿双飞,50岁的时候还生了一个女儿。
这个女儿也和她母亲一样美丽,被晋平公做主,嫁给了晋国贤臣叔向,还生了一个儿子叫伯石。
伯石出生时,叔向的母亲听见他的哭声,说:“我们羊舌氏,早晚会毁在他手上。”
后来果然一语成谶,伯石获罪被杀,羊舌氏也跟着被灭掉了。
夏姬灭国破家的基因,果然恐怖如斯。
8
事实上,如果不是正史中对夏姬的事情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我们很难想象,夏姬一把年纪,还能把一众见惯了美女的王公重臣迷的神魂颠倒,因为听起来实在是太荒谬了。
晋、楚、吴、越多年的混战,和夏姬有很大关系,春秋的这段历史,一直有夏姬的影子。
其事迹7次记录于《左传》,5次出现在《史记》中,《诗经》、《列女传》等书中也多有提及。
三次出嫁,前后游离于八个男人之间,史称她“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一卿”。
因为和她伴随在一起的,总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被后人称为一代妖姬,落选了中国四大美女。
但在我看来,她的魅力,即便是四大美女与她相比,都略有不及。
更何况,她又犯过什么错呢?
不过是一个女人在乱世之中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随波逐流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