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可怕的王健林 连锁反应开始了……
王健林又回来了。2017年变卖资产以后,昔日首富一度销声匿迹。
没成想,那一年却是地产剧变的肇始,2016年底开始的房住不炒,以万达变卖资产拉开帷幕,三条红线是高潮,持续了五六年。
当时低价接盘万达资产的富力和融创,现在度日如年,而昔日霸王恒大,深陷保交楼难题。
王健林估计也不会想到,当时气得摔杯子的低价变卖,竟卖在一个高点。
如今,瘦身的万达,主营商业管理。
随着国内消费摆脱疫情困扰,消费恢复强劲,万达广场是最大受益方。除夕至初六,480座万达广场客流1.6亿人次,收入126.8亿元。
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王健林排名32位,身价千亿,重回地产老板第一宝座。
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首富也逃不过经济周期。
1
何况普通人。
过去二十年里,中国以每年1%的比例,飞速城市化。也就是说,每年有1300万人涌入城市生活。
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巨量机会。
地产、教育、消费、医疗,城市里面需求紧张,农村里供给过剩。
所以城市里面房价暴涨,学区不够,医疗紧张、挂号排队;农村里学校关停并转,人口逐渐凋零。
过去十年,却在起变化。出生人口快速下降。
2000年以后,出生人口从90年代的2000万水平,一下子降低到1500万水平,打了七五折。
而且随着90后开始步入生育年龄,出生人口还会继续下降。90后人口本来就比80后少,更不用说面对高几倍的房价和更高的平均学历,生育意愿降低。
35岁以下人群,创造了60%以上消费增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消费增长顿感乏力,生意不好做了。
城市里面的产房,随着2017年全面二孩,迎来了最后一次爆满。
现在的新闻是什么?产房静悄悄。
2022年出生人口不足千万,只有2017年出生人口1786万的一半多点。整体需求下降50%。
全国各地医院的产科,从供给不足,床位排队,到现在异常宽松,只用了五年时间。
医院尚且如此,奶粉、童装、儿科病房、学前教育,这类跟新生儿强绑定的产业,也迎来巨变。
如果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可能已经感受到寒冷。
2
可怕的不是寒冷,而是寒冷不会过去。
人口出生率下来以后,很难再拐头。婴幼儿产业的从业人员,很多都只能面临转型道路。要么,就会被出清。
2017年出生的小孩,今年也到了小学入学年龄。各地都有学位不够的消息传来。
当然,除了几个大城市,其他城市今年应该是学位最紧张的一年。五年内就会改善。
未来我们的后辈,可能很难再遇到学位不足的情况。毕竟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出生人口2000万的水平里久经沙场,现在只有1000万人出生,供给不足瞬间化解。
而2016年出生人口高峰,也预示着房地产总需求,来到一个高潮。在那之后,地产犹如强弩之末,一蹶不振。
随着结婚、生育数量连年下降,相关行业,可能也再难有昔日辉煌。
时代的一粒灰,压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3
时代的一瞬间机会,被人抓住,又可能是一座金山。
恰如二十年前发家的地产老板,抓住了城市化;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巨头,抓住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变革;还有大大小小的国货品牌,抓住了消费升级。
抓住机会的老板,很多大富大贵,而投身其中的普通人,也相应跑赢同龄人。
未来的大的需求,可能来自养老、消费升级、新能源、芯片半导体,巨量资金涌入这些行业。这里不仅是出于国家产业升级战略需要,更是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的改变。
正如老牌发达国家,劳动成本上升,产业空心化一样。只是我们还没到那一步。
作为普通人,从发展趋势好的行业里获得机会,可能更容易一些。
顺应周期,才是站在风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