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star 发表于 2021-10-23 14:07:19

血战湘江 向死而生

血战湘江 向死而生

↑位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内的大型浮雕。本报记者 童政摄

87年前发生在广西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到11月中旬,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进抵湘南嘉禾、临武、蓝山一带。湖南军阀何键调集中央军和湘、桂、粤军近26个师30万兵力,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漓两水以东。

从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为了守住湘江渡口和通往湘江的通道,红军阻击部队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圩、全州县脚山铺和兴安县光华铺三大要地顽强坚守,顶住了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的敌人的猛攻,保卫了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粉碎了敌人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

鏖战,为了大局

灌阳炮楼山是一座高不过200米的普通山头,记者拾阶而上,红军战士挖掘的战壕依旧明显。1934年11月27日下午,新圩阻击战敌我双方前锋部队首先在这里交火,炮楼山上机枪声、步枪声、呐喊声震天动地。“这是新圩阻击战最后一道防线,红军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为渡江赢得了时间。”桂林市党史专家文东柏说。

新圩阻击战,阻止了桂军北上切断红军抢渡湘江道路的企图,确保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后左翼的安全。而脚山铺阻击战则阻止了湘军南下,确保了红军右翼安全。“脚山是敌人进入湘江的咽喉要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一军团血战3天,以伤亡数千人的代价,完成了阻击湘军、掩护党中央和兄弟部队渡过湘江的任务。”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周云良说。

从兴安县界首镇南行约5公里的地方,便是光华铺。“这里离中央纵队渡江地点最近,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共中央安危。”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告诉记者。

从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红军经过浴血奋战,阻敌于新圩、脚山铺、光华铺三地,挡住了湘军南下和桂军北上,为中央领导机关安全渡江和红军后续部队抢渡赢得了宝贵时机。“这三场阻击战都体现了坚持坚持再坚持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红军将士时刻想到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就是顾全大局,就是勇于牺牲和担当。”文东柏说。

牺牲,为了信仰

1934年12月1日,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最后一天。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中,为强渡湘江,红军穿着早已磨穿的草鞋,蹚着冰冷刺骨的江水。紧追而来的敌人从后面用机枪疯狂扫射,头顶上的敌机不断往河里投弹轰炸,将士们浴血奋战,与敌搏斗。行进的队伍中不断有人倒下,沉入江底,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堆满了河滩和两岸。其中,红八军团11000多人,渡江后只剩下1000多人。

当日17时,中央红军主力渡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临危受命,担任红军渡江的总后卫,被阻止在湘江东岸。由于深陷重围,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滔滔江水,奔涌向前。那一天,湘江是一条血洗的河,是一座血肉铸成的丰碑。据见证者回忆,战斗过后,村民们掩埋红军遗体用了3天,而更多遗体则沉入江底或被江水冲走。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将士们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慷慨赴险,真正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文东柏眼里含着泪说。

忠于信仰的历史回声也在灌阳县新圩镇酒海井的上空激荡。红军后代、灌阳县民政局原局长俸顺喜告诉记者,酒海井是新圩阻击战期间100多名受伤红军被沉井的牺牲地。“当时,敌人在井口对红军伤员们说,只要喊一句‘打倒共产党,打倒红军’的口号就能得到一条生路,结果无一人背叛自己的信仰。”俸顺喜说。

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方向。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湘江战役中经历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不可摧。

抢渡,为了重生

位于全州县凤凰镇大坪村、绍水镇洛口村的大坪渡口,是当年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四大渡口之一。“1934年11月27日,先头部队从此首先突破湘江,继而红一军团控制了从界首到屏山30公里的所有湘江渡口,为党中央、中央红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工作人员蒋廷松告诉记者,12月1日晚上,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终于分别从大坪、界首、凤凰嘴和屏山渡过湘江,实现了浴火重生。

正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所说:红军长征途经广西的光辉战斗历程,是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一个重要篇章,是遵义会议召开酝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红军以饥饿疲惫之师,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虽然经受了重大挫折,但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支撑下,红军反思“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危害,不久后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党和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那些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红军将士,他们的理想信念早已与鲜血、身躯一道融入这片土地与河流,化作了今天湘江两岸的幸福安宁。”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黄利明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战湘江 向死而生